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在哪里?
党的二十大,深刻影响所有产业的变革与发展,也必然拉开环境产业深入探索未来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大幕。
环境事业关系生态文明,环境产业是政策驱动性强的产业。作为智库引领的环境领域纵深服务生态平台,E20环境平台已有22年历史。认真领悟二十大精神,是E20环境平台的职责和任务。
党中央要求二十大的学习和讲解要让人民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E20党支部是具有使命感的基层党组织,支部定位为党在环境产业的使者,党在非公领域的帮手。认真学习二十大精神,成为E20党支部进行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自觉行动。基于此,E20党支部第一时间组织企业员工对二十大精神进行了集体学习和专题解读。
E20党支部将相关学习的心得体会,系统整理成册——《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蓝图中探寻环境产业高质量之路》,其中既有对中国共产党新时代大政方针的理解,也有对二十大之后环境产业方向的认识,还有对二十大以后民营经济发展路径的建议。
自今日(2023年1月10日)起,本公号将陆续推出系列心得体会总结。本文为系列第一篇。
习近平总书记最早提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在2017年12月底接见驻外使节工作会议上,即在中国共产党发布十九大报告之后,当时还没有中美贸易战,没有新冠肺炎疫情。因此,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最初是对中国自身来说的,指的是中国所面临的巨大变革,是中国文化、中国价值观的重新兴起,是中国式天下情怀的兴起。
什么叫天下?“天”就是中国文化。中华民族,就是认可中国文化的民族,在中国文化之下的民族。中国是按照地域而不是血统划分,只要归心在中国文化的大旗之下,就是天下人。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和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只要认可中国文化的天,认可天下的文化体系,就可以容纳不同的种族。中国是文明古国,几千年文明没有间断,是一个文化超级自信的存在。中国文化是一个熔炉,具有非常强的包容性,它既可以融合其他民族的文化,也可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共存。这是中国文化的魅力。
5000年历史的中国经历了太多的变革,近200年变革尤其剧烈。从鸦片战争的耻辱,到封建社会的灭亡,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波澜壮阔,再到建党、建国,中间还有世界范围的一战、二战,难道这些都没有现在的变革大吗?
从1840年起,中国经历了列强近一个世纪的凌辱并与之抗争。中国的先辈一直坚持“师夷长技以制夷”,期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来抵御入侵。文化自信在中国士大夫阶层、主流知识分子阶层是一直存在的。直到1920年前后,共和的失败进一步打击了中国,面对具有强大工业文明势能的世界列强,中国的主流知识分子在一个时期内放弃了对中国文化自信的坚守,全面西化和学习,开始出现一大批学科宗师。这些宗师用西方的科学与理念来分析和认知中国社会和经济,包括医学、宗教、建筑、艺术、文学,以及政治和军事,当然也包括环境学科的前身——给水排水。
建国前近30年,是按照西方先进的科学和价值体系重建中国认知体系的时期。但是因为中国没有近代工业基础,根基不稳,大量的封建糟粕尚未剔除,腾不出思想空间,到1949年建国,中国都无法建设起中国文化的“新大厦”。
对中华民族来说,1920年前后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文化的变革是非常凶猛的,王国维之所以自杀,就是看不到旧文化拯救中国的出路所在。之后中华民族当了100年的好学生;建国以后,中国学习苏联建国,办教育、兴工业,学了30年;改革开放以后,学习日本、学习欧洲、学习美国,发展市场经济,提高生产力水平。以中国人的学习能力,本来很快能够出师的,但是三次工业革命的叠加,世界经济发展迭代升级、突飞猛进,于是我们做好学生一下就做了100年。
党的十九大是重要的分水岭,中国的文化复兴是从十九大开始的,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基础上,十九大加上了文化自信,形成了自己的“四个自信”。特别是以文化自信为基础,以生态文明的价值视角来看待世界万物。2021年建党百年,我们更是再次提高了自信自强,就是按照中国人自己的价值观,按照中国特色的逻辑来看待现代化、看待民主、看待富强、看待自由、看待政治体制。
中国的文化复兴既包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文化,也体现了时代特色。中华文化底蕴深厚,自强且内敛,刚柔并济,消化、吸收和推陈出新能力都很强。这与富于创新、极具扩张的西方文化有差异,所以面对中国文化的兴起,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才感到不自信的紧张。
作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代表,中国共产党人会带动中国百年未有之变局。随着中国文化的兴起,中国也必然深刻影响世界格局并最终成为主导世界潮流的核心力量之一。
1.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在哪里?
2.大变局下的中国内外部环境
3.更高视角之下的双循环战略
4.从人民至上出发,理解中国的政治逻辑
5.全过程民主是中国对民主的丰富和贡献
6.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体现在哪里?
7.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
8.中国式现代化的三个融合
9.从环境视角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
10.环境产业如何高质量发展?
11.如何找到创新与守正之间的平衡?
12.两个“毫不动摇”下的国企与民企分工
13.民营企业如何实现党的领导?
14.民营企业如何做大做强?
15.产品化是国际交易中简单清晰的途径
16.量力而行下的环境公共服务
17.单项治理与系统施治
18.环境产业的结构性调整和系统性重构
19.如何定义环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
20.环境产业高收益与大体量的统一路径在哪里?